王建霖為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的學生,正走在成為一位中醫師的求學之路上,但在路途上,他不禁感到疑惑:當實驗結果都已經在課本、實驗影片中明白展示了,為什麼還需要用活體動物進行課堂實驗?究竟醫學教育與動物實驗的關聯在哪裡?
【家畜解剖生理學實習】我從市場買標本回來!──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系
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系的課程規劃中,「家畜解剖生理學實習」為大一必修中的一項,其中一項實作,便是骨骼模型標本的製作,以讓同學了解動物的骨骼系統。兩年前開始擔任助教的殷瓊瑛表示,在她還未擔任助教時,這門課是在課堂上犧牲活體動物,再進行骨骼標本製作,但她希望實驗能符合3R (替代Replace, 減量Reduce, 精緻化Refine),便開始思考什麼方法能夠替代活體動物。
【普通生物學實驗】實驗蛙的腦脊髓穿刺術真的安樂嗎?
很多人不選擇腦脊髓穿刺,而選擇乙醚,可能是因為教學者沒有親手做過幾次,對於腦脊髓穿刺法的操作也沒有什麼把握;親手結束實驗蛙的生命,對於實驗動物的死亡完全難辭其咎,不如讓實驗蛙在透明瓶裡死去,或許就可以減少一點「他因我而死」的罪惡感;甚至,只是因為過去都這樣做、課本這樣教,作法或觀念沒有更新,所以才一直這樣做下去。
【普通生物學實驗】執迷不悟,乙醚之誤:生物實驗用乙醚錯了嗎?
現行動保法第18條「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不得進行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所定課程之綱要以外,足以使動物受傷害或死亡之教學訓練。」但其實仍有不少學校依然會要求學生操作,很多生科社團、補習班也打著教學的名義,趨之若鶩的舉辦著解剖實驗,捫心自問,大家真的都了解舉行解剖實驗的意義嗎?又,實驗執行的手段是正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