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大男七宿舍附近發現的流浪小黑狗,被取名為「小七」。在臺大關懷生命社同學悉心照顧下,經歷犬瘟與二次退養的打擊,同學們仍努力為小七尋找幸福。
協會收錄此真實故事於即將推出全新改版的《小白、阿花何處去-關懷流浪犬貓教材教案系列》之活動25「流浪犬記者會」,該教案適用於國小高年級。鼓勵學生像大姐姐一樣,關心身邊的流浪動物,並伸出援手。
現在小七成了陪伴阿嬤的寶貝,從牠的新名字「黑寶」,就知道同學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在臺大男七宿舍附近發現的流浪小黑狗,被取名為「小七」。在臺大關懷生命社同學悉心照顧下,經歷犬瘟與二次退養的打擊,同學們仍努力為小七尋找幸福。
協會收錄此真實故事於即將推出全新改版的《小白、阿花何處去-關懷流浪犬貓教材教案系列》之活動25「流浪犬記者會」,該教案適用於國小高年級。鼓勵學生像大姐姐一樣,關心身邊的流浪動物,並伸出援手。
現在小七成了陪伴阿嬤的寶貝,從牠的新名字「黑寶」,就知道同學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雖然每次來特生參訪,都是來看這些受傷或殘疾的動物,但與參訪收容所或動物園內健康的動物相比,心態上卻輕鬆正向得多。因為我們知道,這裡的野生動物來源清楚,都是經盡力救治後仍無法回到野外才被收容,且得到了完善的照護,得以度過餘生,每一隻也都有教育意義與故事。
大多數動物的飲食習慣與人類相去甚遠,我們很難分享自己喜愛的美食給寵物,事實上,我們自認以為的美食,也不一定會受到動物的青睞;我早上特地留下椰子葡萄吐司的一部份,趁下午參訪福壽生態農場的開放式養雞場時,我將吐司撕塊投入雞群的附近,少數好奇的雞啄了幾下就離開,大多數的雞不屑一顧,他們有骨氣地拒絕了我的餵食,但他們什麼時候才有權利拒絕人類的共食行為呢?人類與動物從來就不平等呢。
「生命教育很重要!」這句話有些人會不以為然,理由五花八門,這裡就不贅述了。但往往一個人對動物的態度往往就反映了他對一個人的態度。只要有正確的觀念與指導,多接觸動物也是可以培養善良的好途徑,這當然不在於成就的實現,而是作為一個人的實現吧!動物保護不只是社會議題,它更加是我們生活的實踐。
來到這裡,心裡真的很沉重,整籠管理的方法像20年前的台北,整體環境像20年前的板橋,而且缺乏志工資源,狗兒在這裡,除了等死,沒有別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