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2017年起【收容所零安樂死】政策的實施,北市推廣校園領養流浪犬之際,如何妥善結合保護動物與生命教育的雙重目的,成為各校面臨的重要考驗。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是國內【動物輔助治療】的發祥地,如何協助各校將校園犬變身為可以參與學生教育的輔助教育犬,將是北護可以貢獻之處。
故此,本案將透過辦理多場講座、諮詢、實作與輔導,將北護的經驗分享出去。把握機會,快來報名參加喔!
適逢2017年起【收容所零安樂死】政策的實施,北市推廣校園領養流浪犬之際,如何妥善結合保護動物與生命教育的雙重目的,成為各校面臨的重要考驗。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是國內【動物輔助治療】的發祥地,如何協助各校將校園犬變身為可以參與學生教育的輔助教育犬,將是北護可以貢獻之處。
故此,本案將透過辦理多場講座、諮詢、實作與輔導,將北護的經驗分享出去。把握機會,快來報名參加喔!
德國寵物福利好,如果當狗就要當德國狗。真的如此嗎?在德國,如果養寵物,需要有什麼樣的條件呢?德國究竟有什麼的環境與法規,能做到「寵物友善」,且人人稱讚,國內也沒有嚴重的流浪動物問題?
2013年暑假,歷經強烈颱風橫掃,一隻劫後餘生的小幼貓,闖進萬芳高中師生的生活裡,開啟了校園師生與貓咪的奇幻之旅,也讓全校師生與貓結下不解之緣‧‧‧ ‧‧‧
由黃寶月老師、余欣芳老師與學生成立「萬芳喵窩」團隊,秉持尊重生命的態度,在校園推動以貓為主體的生命教育。為校園貓咪請命,呼籲以結紮代替撲殺、認養代替購買的理念,引進TNVR觀念,為校園貓咪進行捕捉(T)、結紮(N)、疫苗(V)、回置(R),讓校園貓咪數量受到控制,生活也被照顧,同時兼顧環境生態之維護與尊重生命教育之落實的雙重教育目的。
從起初不被接納,到最終獲得肯定,苦樂的歷程,紀錄在「與貓共舞」一書,與大家分享。
由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主辦【臺北市2017熊讚兒童月】,於3月25日(六)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舉辦,關懷生命協會受邀設攤,以「藝術」、「人文」為其中之一的活動主軸,讓孩子體驗關懷生命、尊重生命的重要,進而發展出善待世界上所有生命的能力。
新竹市保護動物協會與關懷生命協會致力於動保教育工作多年,本年度共同舉辦一系列的生命教育講座又開始申請囉,今年一共有教師與學生二大項。藉由此教師研習,將分享動保教學經驗給中小學各年級教師。校園巡迴講座會以不同的主題,用不同的深度,陪伴著學齡前的幼兒、國小、國中、到高中的年紀一起喚回接觸不同生命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