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看「救傷一隻動物須花多少錢?照養多少天?」、「野放動物需花多少錢?照養多少天?」,答案可能讓你吃驚!而「環境教育」研習為何選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舉辦呢?兩者之間有甚麼關連呢?
《活動報導》芬普尼關你/妳什麼事?
請試著回想每日的飲食,雞蛋在餐盤中出現的機率有多高呢?從早餐常見的蛋餅、麵包、蛋糕,到中餐、晚餐的便當菜色或是湯裡,會發現,每天都有非常高的機會食用到雞蛋!根據統計數據,國內每日約需要供應消費者一千八百萬顆雞蛋,而身為消費者的你是否曾想過,業者如何在僅有的空間裡快速、大量提供便宜的雞蛋給龐大的消費者呢?
《活動報導》【共創永續 關懷生命】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展延研習 中南區─雲林場
在傳統社會中,各種農業、畜牧業是大多數家庭的營生方式,多數家庭成員都參與了從農場、牧場到餐桌的工作。之後工業革命開始,隨著運輸、傳播、材料和生物科技等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空間不斷擴張,機械化的生產,大量地採收農產品,集約式的飼養經濟動物,畜產品被大量又快速的供應,使人們以低價就可買到食物的方便性,也讓大家從事農業及畜牧業生產的動機快速降低,直接跟生產者買產品的必要性漸漸減小,在地食物網絡逐漸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化的食物網絡。隨著人們和農業、畜牧業的疏離,現代社會中的人們跟食物和產地的接觸也產生重大的質變……
《活動報導》【共創永續 關懷生命】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展延研習 中南區─苗栗場
有機農業是一種較不汙染環境、不破壞生態,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農產品的生產方式。文祥老師本身是位農家子弟,桃園老家原本有一片現成的田地,但因為附近環境汙染嚴重,不適合從事有機農業,於2007年在苗栗這塊淨土找到了他的有機人生,堅持生態環境要以有機農業方式栽種蔬果,自製堆肥不用糞尿,讓消費者用的安心,吃的放心,更善待土地、保護生態。
《活動報導》【共創永續 關懷生命】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展延研習 中南區─嘉義場
在臺灣,平均每日需要供應18000000顆雞蛋,為求更便宜、更能利用空間的方式,臺灣的蛋雞99%都以集約籠飼方式,讓2到4隻蛋雞擠在如A4紙張大小的格子籠裡。雞隻自然的除蚤方式包含仰賴曝曬、爪子、沙浴與喙,但是,籠飼的蛋雞,只能以藥物控制疾病與雞蚤,如此,容易引起疾病,消費者買到的蛋也是由不建康、不快樂的雞所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