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許多人站在第一線面對流浪動物的悲苦,不論是面對安樂死政策的公務員,或是爭取動物生存權利的TNR執行者,沒有人想傷害動物,但都是被迫直視動物苦難的一群。大家有一個共同點:非常重視飼主責任。棄養動物的人也不特別邪惡,但是,獸醫在一隻一隻執行撲殺的過程要如何讓自己麻木?志工在多少日曬雨淋的日子一隻一隻捕捉與絕育……「妳知道抓狗抓到哭的感覺嗎?」小美曾這麼問我。
如果大家能有多一點體會,也許,飼養動物前會更謹慎。
看到許多人站在第一線面對流浪動物的悲苦,不論是面對安樂死政策的公務員,或是爭取動物生存權利的TNR執行者,沒有人想傷害動物,但都是被迫直視動物苦難的一群。大家有一個共同點:非常重視飼主責任。棄養動物的人也不特別邪惡,但是,獸醫在一隻一隻執行撲殺的過程要如何讓自己麻木?志工在多少日曬雨淋的日子一隻一隻捕捉與絕育……「妳知道抓狗抓到哭的感覺嗎?」小美曾這麼問我。
如果大家能有多一點體會,也許,飼養動物前會更謹慎。
隨著動物行為學的發展,人們越瞭解動物的感知能力,便越相信動物--尤其是神經發展層次愈高的動物--和人類一樣,具有感受生理痛楚與心靈痛苦的能力。我們真的有權力對牠們予給予求嗎?若我們越瞭解動物,便會越清楚:若我們能有多一點的同情與同理,將學會深層的感恩,並因共享而創造更豐富美好的世界。
我們期望在孩子心中種一顆愛的種籽。
如果我們愛護家中狗兒,沒有狗兒流浪街頭,就不會有無辜的孩童遭流浪犬攻擊;如果我們善待雞豬牛羊,牠們就不需要過度使用抗生素,然後藥物殘留再吃回人類身上;如果我們不濫捕野生動物,人們便能持續擁有豐富美麗的生態環境……有很多愛護牠們其實就是愛護人類自己的實例,然而,動保教育真正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同理,培養尊重與仁慈的品德。這也是「以關懷動物為關懷生命的起點」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