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高年級組優等作品】螢光燦爛/林子晴
- 相關資訊
- 分類:關懷動物文學獎

螢光燦爛
傍晚,有如一顆蛋黃般的夕陽緩緩落下,這時我們一家人抱著既期待又興奮的心情,出發前往東勢林場,尋找黑夜中的小精靈。
到達目的地之後,導遊帶著我們走進黑暗的森林之中,正當我們緊張得不知所措時,突然,一點一點的螢光,從樹葉間、草叢中、花瓣後,憑空冒了出來,牠們亂中有序地在夜空中自在翱翔,為夜晚的森林拉開了序幕。在黑夜中飛翔的螢火蟲,牠們每一隻正連續不斷的發光,一瞬間,彷彿整座森林都被點亮了,漫天飛舞的螢火蟲正在上演一部屬於大自然的歌劇,歌劇的主題是:「傳宗接代」。螢火蟲的壽命大約兩週,牠們帶著光榮的使命,努力地用那點點螢光吸引著另一半的到來。牠們彷彿在我觸手可及的地方,卻又離我非常遙遠,我驚奇地感受著牠們,感受大自然的奧妙。
臺灣是個物產豐富的島嶼,光是螢火蟲就有將近六十種,其中有三種是水生型的螢火蟲,牠們的幼蟲居住在水裡;剩餘的五十七種螢火蟲是陸生型的,牠們是肉食性的昆蟲,最喜歡吃小型的蝸牛、蛞蝓和蚯蚓,而水生型螢火蟲喜歡的食物則是貝螺。其中,導遊告訴我們一件神奇的事,那就是只有雄性的螢火蟲會發光,主要原因是因為當雄蟲要求偶時,必須吸引雌蟲的注意,而到了每一年的四、五月,就是螢火蟲的繁殖期,雄蟲在交配完後一到兩天內就會死亡,而雌蟲產完卵後,也隨即來到了生命的尾聲。
近年來,有許多人大量砍伐樹木,把一座又一座蓊鬱的山林,變成一塊又一塊的農田、種滿了高麗菜、水梨和茶樹等經濟作物,也在這些農地上噴灑農藥,破壞乾淨的水源,而對水質十分敏感的螢火蟲,紛紛消失在這田野之間,過度的開發導致螢火蟲的棲息地逐漸萎縮、減少,而螢火蟲的數量也隨之銳減。但是,當動保人士知道這件事情後,他們建立一個團隊、組織,來保護螢火蟲,恢復牠們的棲息地,並且四處向大家宣導保護螢火蟲的觀念,也鼓勵大家一起保護螢火蟲。
這點點的螢光,化為陸地上的燦爛銀河,將原本漆黑可怕的山林變得生意盎然,我們應該要好好的珍惜自然資源,保護這夜裡的小精靈,還給螢火蟲一個乾淨的家。
【評審評語】
這篇展現了作者所對於自然生態的感情,以及對於生態場景很細膩的描述。雖然作者的描述可能受到導遊講解錯誤的影響,螢火蟲並非僅只雄蟲會發光,而是有些物種雌雄發光的型態不同,像是熠螢亞科的熠螢屬(Luciola)與脈翅螢屬(Curtos)雄蟲具有兩節發光器、而雌蟲則為一節發光器。但也有的物種如台灣窗螢(Pyrocoelia analis),其實雌雄都有兩節發光器,兩者最大的區別是翅型。但是作者仍然非常具體描述了營火蟲所遭遇的生態危機,以及保護的願景。因此仍然是一篇相對不錯的作品。
評審/嚴融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