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助理教授任孟淵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王順美
(本文接續動物保護教育推廣策略—經濟動物)
三、各類利害關係人之教育策略
對象 | 教育宣導策略 |
學校 |
1.動物的價值意義:人類長久以來與動物互動,動物對人類生活、社會文化及生態上有其重要性與價值,而人類對動物所持的價值觀點會影響個人或整個社會對待動物的方式。這些價值雖然存在人類的生物本性中,卻受經驗、學習、文化等塑造力所影響,所以會以多樣的形貌呈現。 *現有的課本,語文領域、藝術人文等領域,在成語、寓言、戲劇中,常有對動物擬人化的描述,甚至對於動物有刻板印象的敘述,應予以討論。如:豬頭豬腦。 2.對動物的了解:人對動物生理形態與自然行為等的基本認知,能幫助了解動物的個別需求。 3.福利狀況的評估:運用五大自由的概念瞭解動物的需求並評估其福利狀態。 *探討同伴動物(貓、狗)、農場動物(豬、雞)的生理、心理及展現自然行為的需求,介紹動物福利的五大自由。(環境教育、社會,高年級、國中) *家鄉的產業,農業-家禽家畜,應多討論到飼養方式,及哪種方式在哪些地方式不符合五大自由。 4.人和動物間的問題:由於人與動物在空間上過於緊密的生活,彼此相互干擾所造成的問題。 *覺察畜牧業動物的排泄物若沒有妥善的處理亦會造成環境污染。(健康、綜合,中年級) 5.社會系統與規約、動物友善的行動:人類的社會系統與規約(如市場系統、動物相關法律規約、教育、技術科學及動物保護組織)直接或間接對動物福利造成影響,透過個人或集體方式參與或改變這些社會系統與規約,具體改善動物福利。 食品消費 *瞭解消費者的權利、義務,檢視個人的消費行為是否考量動物福利,並且改善個人及家庭的消費方式。(家政,高年級) *運用食品標示訊息,選擇符合動物福利、安全、營養的肉類、蛋類食物。(健康,中高年級) *以動物福利的觀點,評估家庭、學校、餐廳、商店所販售肉類、蛋類餐點的合適性,並提出改善方法。(健康,國中) 瞭解豬、雞的飼養、運輸、屠宰、儲藏,瞭解其蛋類及肉類產品的安全衛生、健康及生產過程的動物福利狀況,做明智的選擇。(健康、綜合、家政,國中) 社會服務、法律、技術、經濟 *參與關懷動物的社會服務活動、機構,並分享服務的心得(綜合、社會,中高年級) *政府制訂動物保護法,去阻止社會中虐待動物的行為。(社會,高年級) *瞭解歐盟有關於畜牧動物飼養、運送及屠宰的規定,以調節進出口是否符合畜牧動物的福利。(社會,國中) *科學及技術的發展,對於同伴動物、經濟動物的福祉可能帶來改變。(社會,中年級) *瞭解農業時代的科技和工業時代的科技對對於動物的福利的影響。(自然,高年級) *畜產的飼養、運輸、屠宰宜考慮動物的福利問題,不只是經濟的考量。(社會,國中) |
消費者(外食族群) |
|
消費者(家庭) |
|
供應鏈 |
|
民間團體 |
|
政府部門 |
|
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