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慈媛(2018動保寫手營學員)

「這個周末,野生動物急救站收到兩隻野生沙威瑪寶寶……」撿到受傷的沙威瑪寶寶該怎麼辦?一張張照片,詳細說明了小沙威瑪被撿獲之後,由獸醫師照護、餵食的過程。你可能看過這篇觸及了臺灣百分之一人口的貼文,也從裡面學到了動物救傷的基本步驟,但不一定知道促成文案誕生的,是野生動物保育員蔡昀陵,和他對動物滿滿的關懷。

flower 3623346 960 720 ddb77圖片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沒有動物的地方,不是我未來的志向

蔡昀陵目前在特有生物中心的野生動物急救站擔任專案助理,從小就喜歡動物的他,經常將零用錢存起來買罐頭,餵食路邊的流浪貓、流浪狗。小學三年級時撿到一隻受傷的燕子,當時獸醫建議他餵葡萄糖水,「我打開冰箱,發現裡面沒有葡萄,腦中只想到,我要怎麼從葡萄裡面找葡萄糖水給牠?」後來燕子沒有成功救活,卻開啟了他和動物之間無法割捨的緣分。自幼與動物的種種接觸讓他決定,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和動物有關。

急救野生動物 進行野放訓練

提到野生動物救傷,大部分人可能會聯想到獸醫系,但其實蔡昀陵畢業於昆蟲系。原本想轉系的他,在開學第一個禮拜,就決定繼續待著了。「昆蟲系的課程和整個生態都有關係」,因為在環境和生態領域有了札實的學習,當野生動物急救站開出解說教育的職缺時,昀陵立刻把握機會,他認為這不但是自己想要,而且也是自己有能力勝任的工作。如今昀陵經常需要將昆蟲餵給急救站裡的動物,還讓他被昆蟲系的同學戲稱為「叛徒」。實則不然,昆蟲系的訓練讓他比別人更了解飼養蟲的方法,在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生態學的知識也有利於他從事解說工作。工作一陣子之後,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應付直接接觸野生動物的職務,蔡昀陵又前往澳洲攻讀動物研究,取得碩士學位之後再回到野生動物急救站,開始負責野放訓練,協助救傷後的動物適應野外生活,主要接觸的對象為鳥類、哺乳類。

在有動物之處 為動物付出

動物要在野外生存,一定要先學會害怕人類,所以蔡昀陵對動物的要求是,在他靠近時必須躲起來,不能被他看到。為了幫助動物從野生動物急救站畢業,蔡昀陵有時餵牠們吃難吃的果實,有時拿木棍作勢攻擊,像是為了孩子好,故意板起臉孔的媽媽。對原本就喜愛動物的蔡昀陵來說,要兇這些動物談何容易?更何況這當中有許多是由他從小照顧、餵奶長大的。這種表裡不一的樣子,讓他被同事說是精神分裂,然而在壞心的面具下,都是他為動物著想的心意。無論是在大眾面前,侃侃而談野生動物救傷的知識,還是在動物面前,當個教牠們畏懼的保育員,從當初撿到第一隻燕子的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蔡昀陵做的事情始終沒有改變,在有動物的地方,為動物付出。

延伸閱讀:
 

由關懷生命協會、弘誓文教基金會、台大-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及動物當代思潮主辦、挺挺網絡社會企業承辦的「台灣動保青年論壇-2018寫手營」圓滿落幕,學員們的結業作品經評選後,9月18日起,本會將於官網與粉專分批刊登獲選的優良作品,也歡迎大家分享學員們的作品,並給予支持鼓勵喔!
 
本系列將於每周二、五於關懷生命協會官網、關懷生命協會臉書粉專、動物當代思潮官網、動物當代思潮臉書粉專、同步上線。

完整得獎名單請見:https://ppt.cc/fzYA9x

主辦單位:台大永寧「關懷生命 愛護動物」專案、弘誓文教基金會、動物當代思潮、關懷生命協會(依筆劃排序)
執行單位:挺挺網絡社會企業
補助單位: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