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論文作者訪談系列六】動物園之生命教育──訪劉依如老師

前言:在臺灣,許多關心動保議題的教師在研究所進修時,選擇動保教育為其論文,不但認真剖析教學現場問題,並熱衷教學。近年可發現越來越多相關論文產出,所以,本次蒐集與彙整臺灣動物保護教育論文,並連絡作者,介紹與報導該論文,分享寶貴知識,以及熱心推動動物保護的初衷與經驗。

撰稿:孫靜怡   

       動物園是許多小朋友很喜歡去的地方,一講到帶小孩出去玩,許多家長就會想到兒童樂園、動物園、公園等地方。然,動物園這個帶給小孩美好童年的地方,對於動物園內的動物而言,也是如此美好的樂園嗎?

       『動物福利教育解說活動對國小學童動物福利知識與態度之影響研究』研究者劉依如,論文內提到動物園之概況、動物福利之缺乏,及動物福利解說教案。其因參加許多動保課程,如:種子教師研習,透過深入學習及知識的提升,發現到目前動物園在解說方面,缺乏動物福利之報導解說,如:刻板行為。其在擔任解說員時,會說明更多動物福利之內容及題材,亦得到許多國小老師正向之回饋及肯定。故其將動物福利解說教案納入研究論文當中,期望透過論文,更多人可以因為了解而更認識動物,使用不同的看法看待這些動物,減少動物虐待,尊重生命的不同。6 1 6b841韓國全州動物園內的大象幾乎都有刻板行為。(圖片來源:Gail Jun, the founder of Action for Animals in Korea.)

       劉依如提到至動物園及進入動物保護的起源,其因環教所之課程需至動物園實習,除擔任動物解說員,並參與常欣潔召集之都會動物保護計畫、王順美召集之動物保護計畫,故決定將論文主題設為動物園之動物福利解說教案。之後還接過其他動物保護的計畫,如:幫收容所設計一套教材(針對一般民眾),從國外網站取得了解犬隻行為的教材。

       劉依如表示於動物園解說時,發現無飼養動物經驗的人,對於尊重生命的觀念,接受度更高於有飼養動物經驗的人。因有些飼主只是把動物當自己的資產,缺乏飼養的教育,且許多生命教育缺乏生活化,無法與生活作連接,使得再好的觀念和知識,仍無法說進他們的心底。對於這樣的情況,雖感到相當可惜,然也能接受動保領域仍有許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成效非短時間可以看到,同志仍須努力!

       劉依如從小就很喜歡動物,但家中沒養過同伴動物,一連串的機會讓其更了解野生位動物,並完成論文,研究所畢業後,因缺乏相關機會才離開動保領域,然生活當中,仍會特別注意相關議題,並因緣際會養了三隻流浪狗。對於劉依如來說,生活中的動保實踐更加重要,每個人都使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為動物們付出一己之力,希望能改變對動物態度。

讓我們一起做自己能做,從生活中一起宣導正確的動保概念。

【論文題目】

動物福利教育解說活動對國小學童動物福利知識與態度之影響研究(2009)

【中文摘要】

動物園圈養的動物提供許多現代人與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每年有數以百萬遊客湧入園區內參觀,在動物園內的教育,扮演傳遞正確資訊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動物保護和動物福利逐漸受到重視,動物園這個飼養大量野生動物的社教機構也同樣受到矚目,使得如何能讓動物園的野生動物在有限制空間和大量遊客干擾中,仍然能維持動物的身、心理健康,並且表現自然行為,成為動物園照養動物達到福利目標的挑戰。

本研究以「動物福利」做為解說活動的主要目標,透過準實驗研究法,針對北市國小四年級學童進行解說活動,以前後測問卷調查分析比較其差異;再輔以質性的觀察記錄,共同瞭解以動物福利的解說活動介入,對學童動物福利的知識和態度的學習成效。分析結果,如下:

1.學童經過動物福利解說活動後,在知識與態度的得分平均數,皆達顯著差異。顯示本研究的動物福利教育解說活動,能有效增進學童的動物福利知識和動物福利的態度。
2.飼養經驗會影響學童在動物福利知識學習,其中以無飼養經驗學童的學習成效高過有飼養經驗者。

有鑑於本研究的動物福利解說活動介入,有效增加學童對個體動物福利的知識以及對動物福利態度的改善。研究者建議未來臺北市立動物園,仍可持續進行動物福利的改善。並藉由園區內硬體的解說或人員帶領的活動設計,讓民眾更加瞭解動物福利,以提升國人的動物福利素養。

延伸閱讀:從韓國動物園調查反省臺灣展演動物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