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育琳(關懷生命協會講師)
▲動保宣導課程中,講師蔡育琳以「為何要保護動物?動物與我們的關係」為主題,與同學分享並討論動保議題。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五常國中,每周五都有豐富的社團活動,例如運動、舞蹈、家政、環保、藝文等,讓同學們自由參加。「毛小孩守護社」是一個特別規劃的新社團,剛上完一學期的課,並於2022年9月向關懷生命協會邀約,由講師蔡育琳擔任第二學期的指導老師。
在13堂社團課程中,「毛小孩守護社」的23位同學接觸到多種動物議題,包括同伴動物、特殊寵物、野生動物、實驗動物等,還做了分享報告、動保彩繪,也跟鳥兒、狗兒一起上課。
此外,針對校內七、八年級的同學,由蔡育琳進行6堂動保宣導課,希望同學們除了關心毛小孩,也察覺到經濟動物的處境、地球生態的危機,思考為何要保護動物及環境,從食衣住行、日常生活中做出改變。
▲新泰國小張君瑜老師受邀來上課,帶著她收養的鸚鵡「青醬」,向同學們介紹如何幫助野生鳥、愛護寵物鳥,創造一個對鳥類友善的環境。
▲關懷生命協會倡議主任周瑾珊,與狗兒「單單」的飼主張小姐(左),一起向同學們介紹「單單」的故事,也談到飼主責任、流浪狗議題。
▲狗兒「單單」曾是流浪狗,可能因車禍或捕獸夾受傷,由愛心人士救援,動過手術只剩一隻完整的腳,因此取名為「單單」。
▲同學們自己搜尋動物資訊做介紹,培養思考及表達能力。這位同學介紹了兔子的習性,並分享她家曾養過的兔子,也提醒大家若帶兔子到公園散步,要留意草地是否被噴藥,兔子有可能因此中毒。
▲這位同學介紹展演動物議題,以桃園的水族館X Park為例,說明動保團體發現的諸多問題,原來在歡樂亮麗的表面下,可能藏著許多動物的痛苦。
▲輔導室主任陳美蘭提議,讓同學們以畫作宣導,完成後在校內及校外展示,讓師生及民眾都能看到,關於動保的圖畫標語。
▲社團課程中,同學們認真觀看影片,「小狗花花」的故事讓大家看到流浪狗的情況。
▲如何保護動物?沒有標準答案,隨著時空變化,有不同想念和做法,需要持續學習、審慎考量。
除了關心毛小孩,蔡育琳也跟同學們討論一些動保議題,例如:公立收容所的安樂死是對是錯?夜市遊戲送小動物為贈品,有何問題?是否應該撲殺外來入侵種?領養替代購買是道德綁架嗎?法律規範或是道德教育更重要?
動保議題同時也是社會議題,有各種價值觀的衝撞、利益的考量,經常出現爭論難題。如果我們能認知到動物也是生命,就會更深刻思考,人類的慾望及需求、動物的福利及權利,哪一邊比較重要?如今動物的悲慘、環境的破壞,是人類應負的責任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又該如何改變這一切?
▲五常國中美術班畢業展中,這幅畫名為「海洋危機」,表達對於動物和環境的關懷。
地球人口已達80億,人類的每次消費、每個選擇,深刻影響著動物和環境,而要改善相關問題,必須從每個人的生活做起。當我們能善待動物和環境,我們的生活也能有改善,甚至心靈也會有所提升,因為擁有付出的能力,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帶來更深層的快樂與意義。
未來無論同學們走向怎樣的人生道路,請不要讓自己的心變得冷漠或麻木,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溫暖的人,溫暖自己也溫暖其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