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遇到人生中第一位老師,長大以後還會記得嗎?幼兒園老師教過的東西,對孩子會有多深遠的影響?或許有些人已經記憶模糊,有些人卻是終生難忘,錢嘉慧就是這樣一個例子,甚至因此成為幼兒園老師。
【校園宣導】如果有一天「我們」都沒有東西吃!?永續發展從「吃」做起
四月七日的下午來到苗栗的觀光聖地南庄,雖是平日,又逢疫情嚴峻,南庄老街仍有不少的遊客蒞臨,而我也來到南庄老街,老街當中有一所學校,就是今天我要來進行生命教育宣導活動的南庄國小。爬過一段陡坡就見到看到小小的校門口,沒想到走進校園才發現彷如桃花源般,好大好遼闊啊!而且還有一株百年的老楓樹,老楓樹原本有三棵,樹齡超過一百五十歲,可惜有兩株分別受蟲咬的危害、根部受損導致死亡和倒塌,現存的一株透過特別的搶救,至今仍屹立不搖的陪伴南庄的青青學子。
【講座報導】彭雅玲:動保教材應以生命教育為核心
由關懷生命協會主辦的「2022動保扎根教師研習」,在6月24日展開第一場講座,主題為「國教署動保教材的編撰與校園課程實踐」。講者彭雅玲(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是教育部國教署《動物保護教育一同伴動物》的主編,最近三年多來的規劃及實踐過程,讓她有深刻的體驗及收穫。
【校園宣導】從糧食議題中的生產者、環境與消費者「三角關係」談生命教育
4月6日受邀到苗栗建臺中學做宣導分享。該與近三百位的國一學生談哪種生命教育議題,是我思考許久的問題,因為時間僅有兩節課,而且人數眾多,我希望能利用這短暫的機會,激盪出一點大家看待生命的不同視角,最後我拍板定案:「食物浪費」。
【錄音摘要】動保教師系列 黃馨漪老師——媽祖魚的動保教室
黃馨漪老師從小家中動物不斷,養過老鼠、兔子、鵝等等,當然也少不了貓貓狗狗。但一直到參加關懷生命協會的「同理心與責任感 保護野生動物教案」的甄選比賽,以「你我都是海洋的守護者」教案獲得優等後,才真正成為動保教育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