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宣導】台北YMCA暑期營隊 學生從動保講座中學習

暑假期間,台北YMCA唭哩岸會館準備了豐富的營隊課程,並在8月12日舉辦2場動物保護講座。關懷生命協會很榮幸受到邀請,由講師蔡育琳介紹2個主題:針對國小1-3年級的「動保法規與飼主責任」,針對國小4-6年級的「動物展演知多少?生命教育在哪裡?」。

這些題目對於小學生可能有點太嚴肅,因此講師以影片、問答、模擬表演等方式進行,並準備了小禮物,讓大家更有學習興趣。同學們不時表現出驚訝和好奇,也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顯示極佳的觀察和表達能力。講師多次提問與同學討論,鼓勵同學分享經驗和感想,希望大家不只吸收動保知識,也有自己的思考判斷。

20220812 1 41a48

【錄音摘要】第三屆關懷動物文學獎評審召集人洪佳如筆下的動物關懷

從小喜歡寫作的佳如,來到好山好水的花蓮就讀中文系及華文所,開啟關懷動物、關懷兒童教育的寫作生涯。台灣無處不在的動保議題提供了佳如廣泛的寫作素材: 網路上一張臺灣獼猴臥躺在地頭顱出血的照片,帶領他認識到台灣獼猴與人因為生存環境重疊所產生的人猴緊張關係,於是有了「小時候,小石猴」; 看見格子籠雞問題,就有了「蒂蒂今天不下蛋」; 看了海豚表演,就有了「海豚學校」…佳如用充滿慈悲與愛的筆觸,帶領孩子們認識動物與人類的互動中所遭遇的苦難。

2022080801 027ce

【講座報導】沒有標準答案的課堂:政治學與社會學的動物圖像

動物與社會學、政治學有關嗎?如果有,第一線的教師又該如何應用這些圖像,讓學生能夠吸收其中的知識呢?為了尋找其中的答案,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臺大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動物當代思潮團隊在2022年7月舉辦的動保扎根教師研習營,邀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吳宗憲教授和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簡妤儒副教授針對「社會學」和「政治學」當中的動物樣貌與連結展開談話。

Taiwan Pigeon Races fa46c

【講座報導】食農教育:從生活實踐,「種」出核心生命觀

在臺中教育大學開設「手作食農教育」通識課5年的張明純老師認為,食農教育本身就是跨領域的知識及技能,而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實踐的過程培養學員的態度與素養。對此,她將食農教育粗分為三大領域進行課程設計,包含:飲食教育、農事教育、環境教育。
2022071201 1f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