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自然科學與野生動物議題,要如何向民眾傳達知識和理念?學者專家們除了做研究,如何推動社會各界的對話,促進人與動物的共存?關懷生命協會主辦的「2022動保扎根教師研習」,於8月19日邀請臺灣師範大學的兩位教授開講:「自然領域:科學教育的動物知識與野生動物教育推廣」。
【校園宣導】泰安小校清安國小—認識飼主責任守護環境與動物
苗栗縣的泰安鄉是苗栗縣境內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域,也是人口密度最低的鄉鎮,其中泰安溫泉更是中部地區知名的泡湯勝地,不過清安國小的位置反倒是走往另一條遠離喧鬧的山間小路。這是一所偏鄉的小校,真正坐落於山野間,學生人數只有十來位,上學和放學都需要家長接送,附近沒有所謂的馬路,因為整條都是山間的產業道路,感覺隨時會從路邊的樹叢中竄出一隻野生動物,學校離最近的清安豆腐老街還要兩公里,突然覺得我們與野生動物最近的距離也不過如此。
【錄音摘要】動保教師系列 幼兒園的動保教室─黃小珊老師
從小家中小動物不斷,唯獨沒有養過狗兒的黃小珊老師,大學學的是資訊管理,在進入幼兒園工作前的職場中才開始有過親手照顧狗狗的經驗,從此就立志要去收容所領養一隻屬於自己的狗狗。天生充滿母愛的小珊老師,總是挑選收容所中最瘦弱的狗狗,幾經照養體弱多病狗狗的挫折後,深刻體會非法繁殖與棄養對動物的傷害。
有了現在的柴犬阿汁之後,開始帶阿汁在幼兒園中參與動保教育活動,讓孩子有親手照顧狗狗的經驗,還和小學部的校貓老師合作,一起認識流浪貓的議題。本集節目中小珊老師將帶我們一起來認識在幼兒園中如何進行動物生命教育!
【講座報導】每個角落都是老師──不只有動物的動物園
國小校外教學或是假日與家人走春,常將「動物園」安排至行程當中。大人以為解說牌是知識承載的唯一管道,所以放任年幼不愛看字的孩子跑去下一個玻璃櫥窗──其實動物園中人和環境的互動,還有其他潛移默化的途徑。在月前舉辦的「2022動保扎根教師研習」系列講座中,關懷生命協會邀請到深耕台灣動物園數十年、目前已退休的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梁明煌,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王順美,讓你學會如何參觀動物園,看見更多動物園教育不一樣的可能。

【校園宣導】不棄養不放養犬貓也能保育石虎—苗栗苑裡國小
73位的同學有三分之二經常在自家附近見到遊蕩犬貓是個令人非常震驚的事!3月16日這天來到苗栗苑裡鎮的苑裡國小進行動物保護與生命教育的宣導活動,一開場與一群三年級的學生們進行互動,詢問大家有看過那些野生動物時,許多學生紛紛舉手告訴我,他們常見到遊蕩的小狗和小貓,而且數量還不少,經常是一群一群的。雖然回答的並非是野生動物,但實在忍不住好奇,立刻普查了一下,竟然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學生舉手,當下立即決定要將遊蕩犬貓的議題也加入今天的內容當中,提醒孩子們遊蕩犬貓對野生動物、環境及人身安全所造成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