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高年級組優等作品】追尋帝雉的倩影/黃楀晴
- 相關資訊
- 分類:動物文學獎

追尋帝雉的倩影
一個炎熱的夏日,路人手拿洋傘,汗如雨下,樹下坐滿了乘涼的人,我坐在火車上,望著層巒疊嶂的阿里山山脈,期盼能見到熟悉的藍色倩影。
小鳥啁啾的叫聲,迴盪在山林之間。濕冷的空氣,讓我不禁披上外套,放眼望去,一棵棵長滿青苔的神木豎立在四周,樹葉擋住了耀眼的陽光,只有一線線微光滲透進來。阿里山是一座原始森林,數不清的神木圍繞著我,我走向神木,那看似枯槁的身軀,卻早已是生長百年甚至千年的堅硬,身上佈滿歲月的痕跡,也證明了大自然能夠如此的長生,在這個沒有污染、沒有噪音的世外桃源,我閉上雙眼,深深地吸了一大口芬多精,開始尋找帝雉的蹤影。
走在溼滑的羊腸小徑,我被綠色的世界包圍住,這裡沒有刺眼的車燈,更沒有五顏六色的招牌,這裡只有震耳欲聾的寂靜,彷彿時間都停止了。我和爸爸漫步在山林間,昆蟲吱吱的叫聲,鳥兒啾啾的歌唱,突然一道黑影略過樹梢,悄然降落在不遠處的枝椏上,我跟爸爸立刻靜止不動,好似一尊雕像般,靜靜地看著臺灣的驕傲。
過了大約五分鐘,爸爸輕手輕腳地卸下書包,拿出相機,組裝腳架,將鏡頭對準身穿藍色羽衣的帝雉,帝雉也毫不害羞,大方舞動牠的尾羽,開始在樹叢間尋找美味的漿果,這時,陽光彷彿是一盞聚光燈,照亮了帝雉的全身,紫藍色金屬光輝的純黑羽毛散發出有如大海的沉靜,尾羽有雪白的橫帶紋,讓帝雉展現出不凡的氣勢,爸爸微笑著按著快門,將帝雉的一顰一笑,一張又一張地記錄在我們的回憶裡。
早期的阿里山、太平山與八仙山森林並列為日據時期的三大官方林場,許許多多的樹木、植物都遭到濫墾,很多小動物都像難民一樣,被迫搬遷到更深山的地方,而生性害羞的帝雉也是首當其衝,牠也只能無奈地展開羽翼,飛向杳無人煙的深山裡避難。後來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林務局不斷加強宣導保育山林的觀念,人們不約而同地維護帝雉的棲息地,林務局也加強推廣賞鳥五步曲:「不驚嚇、不引誘、不追逐、不破壞、不捕捉」等口號,想透過生態保育觀念的提升,落實全民生態保護工作,讓這個「迷霧中王者」的生命不再渺茫,讓帝雉優雅的身影能永遠穿梭在連綿的山巒之中。
天色漸漸轉暗,帝雉倏地展開了牠的雙翼,隱沒在樹叢間,我和爸爸心滿意足地站起來,收拾好裝備離開阿里山,謝謝帝雉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親眼目睹牠的風采。走出山林,坐上火車,黃昏的夕陽斜斜地照在鐵軌旁的青苔上,像鑽石,像露珠,在我與帝雉的回憶裡閃閃發亮。
【評審評語】
文字掌握度極高,表現手法成熟,具有動人的寫景技巧以及捕捉帝雉出現瞬間的驚喜,使人身歷其境,關於歷史的回顧與補充,也使文章更添深度,閱讀完畢,讓人宛如透過作者的眼睛,一起啟程,展開一趟追尋帝雉之旅。
評審/洪佳如